miley_cyrus_got7858_large.jpg

蘋果效應

跟囂張的橘子哥相比,蘋果哥除了可以成為五月天的專輯歌曲外,他還成就了兩位劃時代的兩位大人物,一個不用說就是咱們牛頓叔叔,另一位就是在200多年後,很可能改變人們生活面向的Steve Jobs。

jobs.jpg

image71.jpg

科技新革命

回顧這個歷程,電腦數位科技在這十年裡可說是呈現巨大的變動和成長,軟硬體的普及也帶動了人類生活的轉變,印象中最深刻的第一次變動,大概就是在2000年左右,藉由手機和電腦作業系統的推動,以及網路技術的突破,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空間與時間的概念,突然間讓生活種種一切躍升到過去難以想像的第三度空間。依稀還記得大一時候,我還在用手寫稿子交報告,班上同學有電腦和手機的人幾乎不到10%,然而一年之後,整個景象卻是恍如隔世。第二次的變動,大概就是Web 2.0和即時通訊的大幅拓展,除了基本的上網瀏覽,找尋相關資料,或是使用bbs等聊天共享以外,這兩項科技的出現,讓電腦和網路不再只是單向的瀏覽和作業系統,而是走向多元化和個人化,一種全新的社群環境、媒體介面和行銷概念。網路變成是一種個人資產的經營,在這個虛擬又真實的平台中,每個人都擁有屬於自己的王國。

steve-jobs-terrorist.jpg

而到了2009年左右,隨著小筆電、3.5G技術、Facebook的普及,以及延伸其後小筆電概念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數位閱讀器等,更進一步把Web 2.0擴大為更全面、更即時、更智慧化、更具行動力的全新面向,影響到不同的年齡層,所連結的各種生活領域,帶向一個更無遠弗屆的數位世界。

這股擋不住的趨勢如果要縮小看,莫過於是從iPhone到IPad,以蘋果為首所引領風騷的潮流。「一個口袋裝載全世界」的概念,就像多啦A夢,隨手就可以將任何靈光乍現化作無限想像。

P2Q7IGN61U23F9T8ZHQ6BQBJ0Q1Y25PT.jpg

食衣住行育樂數位化

在這其中,智慧型手機毫無疑問是首波革命,因為他讓複雜的數位科技,簡化為一根手指,在這個須臾大的空間裡,不需要太多的教學步驟,只要輕巧運用原始本能向它touch,從8歲到80歲,就能輕易上手。當然,如果像我這樣的非大眾運輸工具的通勤族、懶得打小遊戲又不是很喜歡小螢幕瀏覽作業的龜毛人來說,智慧型手機充其量很可能只是一個搭載CPU和硬碟的電話,它或許可以引發我的好奇,卻很難直接打動我的生活。

paul-the-octopus-steve-jobs-vs-the-flash.jpg\

對我來說,緊接其後的平板電腦以及數位閱讀器,這類有著小筆電功能卻輕薄如鴻毛的10吋世界,反而是一種改變生活的全新想像。

從此之後,我不再需要一直坐在工作桌前,就能及時透過E-Mail、作業管理系統、社群平台,完成我該做的工作,就算習慣實體鍵盤的操作,我只需要加裝額外配備,就能在星巴克喝著星冰樂、麥當勞吃著麥香堡、海邊看著我在墾丁天氣晴、山林聽著Lady GaGa,任何地方,輕鬆加設自己熟悉的工作情境。寫稿、寫部落格、更新相簿影音……,所有當下湧現的想法不需要刻意濃縮記憶,就能在一瞬間化為實體文字和影像。

96213462.jpg

即使不願24小時都被正經事束縛著,我也能透過它,成為開車旅行、購物、飽餐、生活娛樂的最佳導覽器,不需要強記也不需要猶豫,只要從口袋拿出,食衣住行育樂,它都是解決當下問題的最佳工具。

ipad-slingplayer.jpg

甚至,在這樣的資訊時代,除了透過網路資訊的獲取,以往繁重的報章雜誌、平面書籍、漫畫小說,只要容量夠大,人們隨時都可以掌控自己的「行動圖書館」,在任何時刻任何地方,得到你最即時想得知的內容。它所呈現的方式,不再只是一個冷冰冰的機器平台,你可以運用各種形式模擬你所習慣的場景,讓它化身為更人性、更貼近手心的隨身伙伴。

更重要的是,它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和空間,蛻變成遠在天邊近在咫尺的互動,你一個瞬間天馬行空的想法或是身歷其境,很快就能與全世界產生連結,一個個體就可以成為一個媒體工具,傳播屬於你自己風格的頻道。


圖片1.jpg

媒體思維的衝擊

當然,這些全新的轉變,勢必也將衝擊舊有的媒體思維,媒體不再只是一個單向傳播系統,在過去十年間,其實所有媒體相關行業都已經見識過網路數位時代所帶來的巨大力量。而在這一波新革命中,作為一個媒體網路工作者,我認為有兩個面向反而是很容易被忽略淹沒,一個是資訊供應者,一個則是資訊整合者。

sing_tao_ipad_02.jpg

不管是科技如何發展,資訊流通是多麼廣大無邊際,網友多會散布,但真正能掌控內容面向的,到頭來還是最無可取代的一方,特別是在我過去從事過Wed1.0的製造以及Wed2.0的經營過程,更體會到,傳統的媒體媒介以及新興的網路平台往往只能各擅一方,傳統媒體具有生產力資源,卻難以兼顧網路世界的即時互動;網路社群平台雖然有絕佳的互動呈現,以及龐大的個人化傳播媒介,在內容生產的質與量卻容易受到限制。如果想要在這波智慧型網絡平台革命中立足,只有兩者內涵的結合才有助於更進一步開拓版圖。 

iPad20100511-0955111.jpg

另一方面,隨著數位閱讀器的成長和技術的革新,平面資訊躍升為網路所有相關資訊也會挾風雨之姿迎來,成為龐大而多元的資料來源,而對相關工作者來說,如何整合這些資訊,讓使用者能夠在最短時間得到最需要的內容和訊息,將是其中關鍵之處。特別是在新興網路世代中,資訊管道多,網路花樣更多元,意味著停留單一介面的時間更為縮短,「懶人包」的概念以及直向橫向資訊整合,將會是吸引人們眼球駐足的最大利器,但相對地,網路能夠縮短時間和距離,卻難以改變一天只有24小時的生理時鐘,人力整合的龐大消耗勢必也將會是整合作業中難以取捨的一環。

JCMS-2010-2010-05-13-4_28_04.jpg

我承認,智慧型手機的誕生並沒有對我產生太明顯影響,我還是一個披星戴月的機車族,但在IPad即將引爆的海嘯中,我深知,我已習慣的所有生活習性將難比避免面臨調整和改變,這不僅僅是「蘋果咬一口」的瞬間快感,而是所有既有思維的全新盤整以及想像空間的重新觸發。

IPad中文影片說明



Smeagol.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巴瑟畢特 的頭像
    巴瑟畢特

    【巴瑟畢特】

    巴瑟畢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