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淡風輕
 
看完四場總冠軍賽,撥開沉重的眼皮,敲醒昏昏欲睡的腦袋,耳邊傳來的「冷冷清清淡淡,今後都不管,只要你能愉快……」竟與此刻的心境不謀而合。不可否認,這是一次平凡無奇的總冠軍賽,比之2002年湖人屠殺籃網之役,話題不足不說,記分板上的驚險結果更無法掩蓋過程中的懸殊無力。「Goodbye My Love,我的愛人再見……」就在馬刺全體親切的歌聲中,詹姆士(LeBron James)默默地低下了頭步出球場,我想沒有人會責怪他,因為這是每個球星向偉大邁進的必經旅程,短暫的總冠軍洗禮只是間接顯示馬刺的強大與騎士的意外出線。
 
當所有人的目光都投注在王建民六月份的狂飆時,彼端沉悶的決賽畫面也逐漸被黑白相間的條紋球衣所取代,僅有在第四節方能按下手中遙控器,稍稍感受一絲冠軍賽的緊張時分。只是,急起直追的騎士還是無法跨越那道高牆,即便對手的整體表現已非在絕佳狀態,勝利依然是那樣的遙遠。
 
失衡的天秤
 
自從「公牛王朝」解體後,聯盟的勢力分佈開始產生傾斜,東區球星的紛紛出走更是加速東西區實力起落的失調,隨著馬刺、湖人接連在總冠軍賽橫行無阻,也宣告「西強東弱」的時代來臨。儘管這段期間東區靠著活塞和熱火維持住面子,然而僅有一季行情的高峰並無法帶動整體球隊的成長,明眼人都清楚,在「均弱」的東區想出頭天,跨進決賽的機會,遠比闖出西區軍閥割據的局面要來得容易許多。
 
本季騎士在東區冠軍賽二連敗後四連勝淘汰活塞的結果確實嚇了全世界球迷一大跳,大家討論的不是騎士隊史上值得慶祝的一刻,而是活塞為何會如此潰敗,是哪裡出錯?一般認為,騎士們今年是打得不錯,詹姆士也維持水準,但要和總冠軍甚至是總冠軍賽的對手畫上等號,實在令人難以想像,因為從頭到腳,騎士讓人嗅不出「王者」的氣息,其攻守舉手投足之間也讓人感受不到這是一支「準備好打決賽」的勁旅。美國當地的球評家甚至直接表示,依騎士的實力,光是西區就有四、五支球隊足以勝之。
 
未開打前即有如此夾雜詭異、錯愕、質疑的氛圍,也難怪全世界除了少數死忠球迷外,沒有人認為這會是場令人屏息以待的龍爭虎鬥,僅存於「I Love This Game」口號之下的,只有四場、五場還是六場這類攸關何時落幕的時間問題。
 
而事情的發展很遺憾的一如所有人預期,「首戰即是最後一戰」,結局似乎已經悄悄註定,騎士全隊無助驚慌的神情,對照氣定神閒、寫意出擊的馬刺,只是更擦亮「西強東弱」的標語。
 
既然眼前的戰事雷聲小、雨點也小,好事的球評家只好想辦法為廣大無心於決賽的球迷製造議題,於是乎,「賽制是否需要重新檢討劃分」的老問題又重新浮上檯面。去年球季,德州雙雄的提早火拚讓NBA當局重新擬定了季後賽種子順位規則,如今馬刺與騎士這場不對稱戰爭又讓人想起早早就回家放暑假的太陽、小牛、爵士……。有球評就提出,為了平衡東西區實力,讓真正強隊有真正一較高下的機會,避免遺憾產生,聯盟不妨將16強全部打散,由聯盟第一對上第16名,以此類推;或者是讓東區第八對上西區第一、東區第二對上西區第七等交錯對戰方式。
 
諸如此類的聲音,先不管技術層面、實際實行的困難度或是異想天開,其實在在透露出目前東西區實力差距的問題,如果說再加上今年備受矚目的狀元籤和榜眼籤均落入西北組的口袋,假設歐登(Greg Oden)和杜蘭(Kevin Durant)如預期般大放光明,那麼已經呈現嚴重傾斜的天秤是否就此完全失衡?
 
封殺大帝大作戰
 
任何人在看過詹姆士在東區冠軍賽關鍵第五戰生吞活剝、大力撕裂活塞堅強的防線後,腦海中都會不禁浮現「James法則」這幾個字。這個名詞過去我們曾在「壞孩子」的字典裡看過,目的只有一個:「全隊,全部人,不惜一切手段也要把那天殺的喬丹(Michael Jordan)放倒在地,絲毫不給喘息餘地。」當然,馬刺並沒有像當時的活塞那樣血腥,但是法則內強調的封鎖精神卻是從首戰便完全顯現。
 
「我們試圖將禁區所有出入口堵住,用盡一切努力讓他(詹姆士)只能在外圍徘徊,即使對方想用擋切方式為其解套,我們場上所有防守者仍必須堅持防守腳步,「黏」到他無法出手。」波帕維奇(Gregg Popovich)的一席話透露了馬刺專為詹姆士大帝量身打造的防守策略。
 
「知易行難」,這是天底下不變的道理,但如果把波帕維奇說的話套在全聯盟最會防守的馬刺身上,你會發現,事情竟是如此的精練簡單。在「喬丹法則」裡,「活塞鐵衛」杜馬斯(Joe Dumars)是最重要的執行者,他必須能承受住喬丹的第一波衝擊,即使無法達到完全剋制,至少也要能大幅降低其攻擊力道。在馬刺這邊,杜馬斯的角色換成惡名昭彰的包溫(Bruce Bowen),一個長年被全聯盟得分好手抗議卻也是眾人心目中的最佳防守球員。
 
包溫在面對身材壯碩、爆發力更為強橫的詹姆士時,沒有採取亦步亦趨的方式,也沒有所謂「放左貼右」的策略,因為他很清楚,像詹姆士這樣具備重力加速度的強行切入者,稍有空隙或是過於緊貼,只會換來裁判關愛的眼神。包溫運用自己靈活的防守移位腳步和多年的經驗判斷,配合以鄧肯(Tim Duncan)為首全聯盟最迅速的補防群,先削弱詹姆士第一波切入攻勢,即使被逮到空隙,後續上來的鋒線則團團堵住他的進攻路線,設法製造進攻犯規,迫使詹姆士停止步伐、後移重新再組織或是逼使他偏離原先設定的進攻方式;「詹姆士法則」的第三波策略則是針對他善於傳球的特性,利用帕克(Tony Parker)、吉諾比利(Manu Ginobili)等移位迅速的後防,看準詹姆士被堵死後欲傳球解套的路徑,予以中途攔截。除此之外,當詹姆士手感稍有復甦情況時,波帕維奇會毅然喊出暫停,改變防守方式,動用包夾手段讓他無法順利持球啟動,即便騎士其他人有建樹,也在所不惜,當然目的也只有一個:凍結詹姆士的高飛。
 
這三波防守策略的精準實行加上全隊團結一致的防守意識,其結果就是換來詹姆士的情緒陷入焦躁,只能以較不擅長的跳投做進攻終結,即使騎士欲用擋切方式製造空間,往往也被換防快速的馬刺破解。因此,當我們看到詹姆士四場下來的命中率僅有356,遠遜於對活塞的449和例行賽的476時,除了同情他身陷牢籠之外,對馬刺的防守功力更是大感敬佩。
 
從詹姆士的孤立無援以及隊友無法適時跳出解圍的過程來看,似乎也映證了一開始所說的「騎士尚未成熟,同志仍需勉勵」。馬刺也是看準這一點,「擒賊先擒王」,只要斷了攻守發動機,其餘人等幾無強大的得分爆發力,戰局自然就會落入馬刺擅長的節奏裡。

票房毒藥?

說起整個總冠軍賽的魔術數字,不是馬刺九年之內豪取四冠,命中率百分百;不是騎士持續下探的單場得分;不是小帕今天又得幾分的遊戲或是鏡頭特寫親密愛人的次數;不是吉諾比利一場比賽出了幾次拐子;更不是包大叔和歐大叔手腳並用讓對方吃了多少次暗虧;而是令人怵目驚心的「6.3」。
 
這是美國地區總冠軍賽四場下來的平均收視率,讓馬刺在風光之餘又多了一項新紀錄,巧合的是,原先最低紀錄是2003年馬刺與籃網的6.5收視率。這個數字再次証明了,馬刺王朝贏得了勝利卻贏不了人氣的定律。
 
說實在話,我不認為強調防守是「收視原罪」,以公牛第二次三連霸為例,動輒也是讓對手得分不到90分;我也不認為馬刺的球風難看,有著帕克藝高人膽大的銳利切入,吉諾比利充滿智慧的全場觀念,以及鄧肯如教科書般的攻守動作,從團隊作戰中衍生而出的緊密結合,我真的不認為這樣的球隊沒有可看性。然而,在講求英雄氣魄與傳奇史詩的籃球運動中,馬刺由來已久的安靜特質卻讓他們成為收視下的孤兒。
 
當所有人都沉浸在歷年來如電影般上演的經典奪冠片段時,馬刺的歷程卻隨著河上遊行的隊伍緩緩流入大海中,或許幾年後,很少人會在記起那些回憶,只知道曾經有支球隊能將團隊運作寓於個人之上,即便不是年年奪冠卻能長期稱霸武林。平凡中又不平凡,這正是馬刺的寫照!
 
落幕……
 
四次冠軍的旅程中,除了鄧肯之外,馬刺前前後後換了不少面孔,但呈現出來的風格還是如此堅韌強悍,從過去到現在,他們建立了一種標竿,一種如何藉由正確的經營理念構築冠軍夢的準則。或許就像詹姆士賽後所說的,「他們沒有世界上最好的球員,也沒有最優質的射手,但他們可能擁有當今最堅強的團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巴瑟畢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