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邊是備受期望並歷經去年球季嚴重傷兵襲擊後重新再起的球隊,另一方則是度過數年低潮後展現年輕戰力的季後賽常客,兩者在小牛、太陽、馬刺三強的大軍壓陣下,從球季中似乎就註定要在首輪碰頭,差別只在於誰握有主場優勢而已。既然兩隊的戰力如此接近,同樣都著重在半場進攻,火箭擁有堅強的防守神盾,而爵士卻在整體進攻上稍勝對手,這個對戰組合也就成了西區首輪最難預測的系列戰。
 
前場戰力:
布瑟(Carlos Boozer)的再起讓球隊繼馬龍(Karl Malone)之後總算又有一個穩定的攻擊重心,他的禁區單打配合歐庫(Mehmet Okur)的外線投射讓爵士整個攻勢更加靈活多變,平均得分101.1分已遠遠超越過去三年的91.3分,新「爵士雙塔」成了球隊最重要的勝利核心。然而值得玩味的是,面對西區前三強均有不錯表現的布瑟和歐庫在遇到火箭時卻是顯得有些手腳難以伸展,姚明的高度讓布瑟有如遇到高牆般難以橫越,而霍華(Juwan Howard)和海斯(Chuck Hayes)迥異的防守方式也造成歐庫整體得分與命中率都呈下滑。即使爵士在與火箭的例行賽對戰中取得上風,但爵士吃虧在火箭鋒線多為防守型球員,有專人可以應付「爵士雙塔」的進攻,爵士卻對姚明沒輒,一對一廝殺不是,包夾也不是,在季後賽雙方短兵相接的情況下,此劣勢將會被放大。除此之外,籃板保護也是此系列賽的決戰關鍵,爵士擁有排名聯盟第一的籃板平均差,同樣地,火箭也是聯盟中最會抓籃板的球隊,誰能取得明顯的籃板優勢,勝算將大幅提升。
 
至於原本是對戰焦點的基里蘭柯(Andrei Kirilenko)與巴提耶(Shane Battier),隨著本季「AK-47」的莫名卡彈和巴提耶對火箭的高效益,形成極為強烈的對比。在歐庫、布瑟和威廉斯(Deron Williams)主導大半攻勢下,基里蘭柯擅長的進攻方式受到相當大程度的壓縮,無球在手的他無法發揮原本的破壞力,直接導致整個投籃節奏和信心全失,也連帶影響他在防守端的表現,「救救AK」的口號從季初喊到季末,依然未見改善。相反地,季前加盟的巴提耶卻是提供火箭防守上的多變性,超過四成的三分命中率更能牽制對手對內線的協防,若針對基里蘭柯本季進攻上的弱勢,火箭甚至有可能讓巴提耶去封鎖爵士的發動機威廉斯。
 
後場戰力:
原先都擔任先發的吉瑞契克(Gordan Giricek)在傷勢影響下,本季上場時間大幅下降,史隆(Jerry Sloan)大半時間都以費雪(Derek Fisher)和威廉斯搭檔,一方面費雪的外線可以彌補全隊較弱的三分攻勢,另一方面則是考慮經驗和防守,事實證明,這樣的後場組合帶給了爵士583的勝率。不過在面對到火箭時,費雪勢必得守到麥格雷迪(Tracy McGrady),即便兩隊在41日的交手中,費雪防守麥格雷迪十分出色,迫使他命中率下滑,但身高差距依舊擺在那,曾對爵士單場攻下44分的T-Mac,其得分爆發力對爵士整個後防線來說仍是一潛在的負荷。
 
除了麥格雷迪外,包括布萊恩(Kobe Bryant)、艾倫(Ray Allen)、瑞德(Michael Redd)、亞瑞納斯(Gilbert Arenas)都曾以高得分重創爵士後場,從這裡也突顯爵士後場防守的缺漏,以及在二號位置上的劣勢。為了避免被對手打點的情況產生,爵士很可能會讓哈普林(Matt Harpring)和基里蘭柯同時上陣,但是這個組合的效益在例行賽並未達到較好的結果。
 
整個看待兩軍的後場,三分火力是雙方最大的分野,火箭每場可以投進8.6顆三分球,爵士則只有4.3顆,整整差了一倍之多,這當然和史隆的執教風格有相當大的關連。在現今的季後賽中,三分球佔有重要地位,它能讓防守者忌憚於內線協防,但爵士這方面就比火箭來得薄弱。如果後場防守已無法有效止住對手的攻擊,外線又受限於防守壓力,這對爵士而言將是相當不利的地方。
 
板凳戰力
強調防守的火箭隊,其陣中的替補球員也多屬防守型的綠葉,如老而彌堅的穆湯波(Dikembe Mutombo)、輪替先發的霍華和海斯,他們提供禁區的苦工與籃板的保護,以及在姚明有犯規麻煩之際,能撐得住內線不致失血。主要的板凳火力來源還是來自二年級生海德(Luther Head),海德平均上場27.6分鐘,有著10.83.2籃板2.4助攻的表現,重要的是他的三分球命中率高達439,居全隊之冠。綜觀火箭的替補陣容,比較可惜的便是「難搞」的威爾斯(Bonzi Wells)。季初,火箭以低價找來威爾斯就是寄望他能發揮去年季後賽對馬刺的破壞力,然而,受傷、與隊形的格格不入,加上一連串的私人問題讓威爾斯幾乎成了戰力外,也讓球隊缺少了一位更具單打能力的搖擺人,當面臨得分乾旱期時,這類型的板凳殺手尤其重要。
 
爵士的替補主要是哈普林(Matt Harpring)和吉瑞契克。拚勁十足的哈普林,可以兼顧二、三號位置,提供一定的防守能量,他的外線也是球隊所需要的;吉瑞契克之前都是擔任先發,三分球命中率有到409的水準,然而這兩位白人最讓人擔憂的還是受傷的問題。兩老之外便是兩少,米爾塞普(Paul Millsap)和布魯爾(Ronnie Brewer),其中又以米爾塞普的角色較為吃重。平均6.65.1籃板0.9火鍋的米爾塞普,是所有新秀中最會搶籃板的,其籃板排在隊上第三,火鍋僅次於基里蘭柯,是爵士禁區最重要的替補。
 
教練
論輩分和資歷,當過11年總教練的范甘迪(Jeff Van Gundy)確實是遠遠不如傳奇教頭史隆,不過就季後賽的經驗來看,生涯僅有兩季未曾嘗到季後賽滋味的范甘迪並沒有相差史隆太多。范甘迪雖然小了史隆20歲,但兩人的執教風格倒是有相近之處,同樣著重在防守和半場進攻,同樣屬於傳統派的鐵血教頭,說一是一,絕不苟言笑,這樣的治軍理念也反映在兩支球隊身上。或許是老天的刻意安排,兩位素來在季後賽中屢屢遭「悲情」兩字纏身的教練,在這次的交會中,勢必有一人將帶著笑臉離開!
 
總評
爵士與火箭歷年來總共在季後賽交手過五次,有趣的是,不是在首輪碰頭便是在西區決賽廝殺,如今又要在今年的首輪對上,期間的巧合也是戰火點燃前的一段小插曲。過去五次交戰中,雙方可說是旗鼓相當,各擅勝場,不多不少剛好是1313敗,這樣的結果其實也間接透露這次系列賽可能的激烈程度。
 
當姚明成為爵士禁區的劊子手、麥格雷迪則是爵士後場最難以預防的傷害時,史隆手上千變萬化的擋切配合何嘗不也是火箭最心驚肉跳的無解之謎?相隔十年,再度決戰江湖,主角從「歐拉朱萬(Hakeem Olajuwon)+崔斯勒(Clyde Drexler)」換成「姚明+麥格雷迪」、「馬龍+史塔克頓(John Stockton)」換成「布瑟+威廉斯」,我們可以目睹世代交替後不變的戰爭延續,也可以見證新一代的組合如何帶領球隊邁向勝利。
 
爵士X-Man
與艾斯頓(Rafer Alston)相比,本季大放異彩的威廉斯佔有身材優勢,但生涯首次參與季後賽的他,能否克服季後賽經驗不足的考驗將會是爵士順利前行的關鍵。
 
火箭X-Man
可以從一號守到四號的巴提耶,是火箭重回西區第五的影子功臣,數據上或許不搶眼,但只要想到火箭能安然度過姚明和T-Mac合計超過40場的缺賽,巴提耶的重要性便顯而易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巴瑟畢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